內文摘錄------------
逃難的時候,年輕力壯理論上是有優勢的。老人家逃不動了,只能得過且過。偏偏明明已經是亂世,還有年輕人以為是太平盛世;明明就該逃難了,還盯著老爸田裡有幾顆庄稼還沒收成,一心想著很快就能過上安穩的小日子。
1949年,留在大陸能逃沒逃的,都是這些人。
咳…咳…
不是這些銀行正妹啦,別誤會了!
我已經過去的祖母,跟蔣經國一樣是民前8年生的。放不下老家的地,讓女兒、兒子跟著軍隊來了台灣。自己歷經千辛挺過了土改、文革,終於在民國70幾年到了台灣。當時共產黨給她的退休金,是一個月22塊人民幣。我祖母最後供在了佛光山,這輩子再也沒有回過那片土地。
在關鍵的時刻一個決定,影響就是一輩子。如果老人家在民國38年做了不同的決定,她的人生、乃至我的人生,都會大不相同。
造化總是弄人。
70年前,我們的父執輩,拋下了老家的田、田裡的庄稼,從大陸逃到台灣。70年之後,我們的子執輩,又要再次抉擇,要不要放下台灣的一切,逃到大陸找機會。
台灣這幾年很流行「世代正義」這個用詞。言下之意似乎是,老人家佔據了所有的機會、好處,讓年輕人沒有機會跟空間。但不同年代的人,各有不同的環境、條件跟包袱,根本沒有比較的基礎。
祖母那個年代的人,能找誰要「轉型正義」去?現在的五、六年級,即便能把位子、房子、車子都給了七、八年級,也可不能創造一個經濟成長兩位數的年代,也不可能減緩大陸的發展,逆轉台灣被大陸逐漸超越的趨勢。年輕人如果找錯了對手,眼中只有這個島,看不到外面世界的變化,只會讓自己的處境更辛苦。
跑的動的就奔跑吧!能離開的人,就像民國38年時的決擇------起碼心裡也得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