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3日 星期五

可以「用」,但不要「靠」美國啊!

 台灣人一定要引以為戒啊。

有「帝國墳場」之稱的阿富汗,最近又再次陷入了動亂。在美國的「袖手旁觀」(只有零星的空襲)下,過去曾經執政的激進組織塔利班,在短短不到兩個月內,已經陸續攻下十個省會,占領全國約三分之二的領土,距離首都喀布爾已經是近在咫尺了。

只是,在塔利班的兵臨城下,親美的甘尼政權危在旦夕下,這似乎並不影響美軍在8月底前,完全撤離阿富汗的計畫。美國總統拜登說:「美國不會再犧牲更多人命,阿富汗軍隊必須為了他們國家而戰。」


這是多麼神聖的理由啊,為自己國家而戰,本是天經地義;而過度輕信美國會為阿富汗不計代價的甘尼政權,如同咎由自取,但這也可見美國在戰略轉向、拋棄盟友時的殘酷與無情。

其實,這是意料中的事,因為這不是美國大兵首次背離盟友,這更是美國政權轉換的一種症候群,只是甘尼政府沒有讀通美國的出兵史。1975年美國總統福特上台後,便宣布美國撤兵南越,正式結束長達二十年的越南戰爭,與美國出兵阿富汗二十年,似乎是如出一轍,難怪有人稱這次是阿富汗版的「西貢陷落」。

遙想二十年前,美國在舉著反恐的大旗下,大舉進軍阿富汗,與北方聯盟合作推翻塔利班政權,當時美國總統小布希還宣稱:「這是一場人道主義的戰爭,為了阿富汗婦女的權利與尊嚴而戰。」

如今在信奉伊斯蘭原旨教義,以迫害婦女惡名昭彰的塔利班,勢力捲土重來、勢如破竹時,美國卻輕描淡寫地說:「阿富汗婦女命運,已非交在美軍手中,這場戰爭早在十年前賓拉登遭擊斃時,就應該要結束了。」

由此可見,當時美國大舉揮兵進入阿富汗,人道主義只是藉口,追緝911恐攻首腦賓拉登,才是主要目的。自從2001年蓋達組織對美國本土進行恐攻之後,反恐戰爭便成為美國對外政策的主旋律。中東地區取代亞太及歐洲成為美國的戰略重心,當時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在背後支持蓋達組織,窩藏蓋達首腦賓拉登,自然成為美國首要推翻的對象,這是美國不惜代價介入阿富汗戰爭的主要原因。

如今賓拉登已被擊斃,伊斯蘭國也如強弩之末,而中國大陸趁勢崛起,並與美國爭霸,抗中順勢取代反恐成為美國對外政策的主軸。美國重新回到西太平洋拉攏盟國共同抗衡中國,台海、南海取代中東成為美國的主戰場,台灣取代阿富汗成為美國的戰略要地;由此可見,美國撤兵阿富汗,是美國戰略轉軌下的考量。

【Yahoo論壇/蔡增家】今日阿富汗,會是明日台灣?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

再把視角拉回到台灣,自從2016年川普政府舉起反中大旗之後,台灣在美國眼中的戰略地位,突然一夕間水漲船高,從過去歐巴馬時期的「棄台論」,轉變為抗中保台。美國國會陸續通過一系列的友台法案,美國軍艦也不斷穿越台灣海峽,美國高官密訪台灣更是絡繹不絕,處在抗中最前沿的台灣,似乎成為美國的戰略要地。

美國深知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挑動台灣問題是最能觸動中國政府的敏感神經,把操弄台灣議題當成美國與中國談判的政治籌碼,再加上民進黨政府聯美抗中政策的推波助瀾,順勢把台海一躍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區域。

日前,美國參議員達克沃絲一句「美國捐贈台灣疫苗超過四百萬劑」的口誤,就讓台灣朝野空歡喜一場,誤以為美國還要再捐贈台灣疫苗,為現今台灣的疫苗荒解套,事後還要美國政府澄清,目前並無額外的捐贈計畫。由此可見,現今的台灣是多麼依賴美國,美國任何的風吹草動,都能讓台灣歡喜,讓台灣憂。

只是,從過往大歷史來看,把自己命運交到別人手中,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因為美國隨時會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而拋棄你,它不會為你而戰,過去的南越及現今的阿富汗就是最好的例證。

唯有強化自己的軍事實力,遊走在美中兩大國之間,借力使力、相互制衡,不選邊、不依賴、不單相思,才是台灣小國的自保之道。

試想,如果哪天台海一旦爆發戰事,美國說:「台灣必須要為他們自己的國家而戰。」不知道到時,蘇院長是否會拿起掃帚,跟中國力拚到底呢?

今日的阿富汗,會是明日的台灣?希望不是。


2021年6月28日 星期一

全面解讀中國海南“零關稅”進口車!

之前有寫過一篇:台灣進口車關稅調降,不過到目前為止,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但這二天看到對岸這篇進口車零關稅的文章,稍微研究了一下,發覺還蠻有意思的,在此跟大家分享!

這是「日日新聞」的文章,我也就其中有意思的做了一些註解。

全文:

這兩年去過海南旅遊的朋友,或許十有八九也去過免稅城。因為海南省作為一個海島省份,且是中國目前最大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目前在海口、三亞和瓊海都設立了免稅城,免稅城裡的商品更是號稱比拼多多還便宜,簡直是內地遊客的購物天堂。


不過,免稅城裡的商品種類,以及內地居民的免稅額度都是有限的,再加上海南省內居民難以享受免稅政策的優惠,所以免稅政策並非是所有人都能切實享受到的福利。但好在的是,免稅政策正在逐步完善中,消費者能夠購買到的免稅商品會越來越多,售價數十萬以上的進口汽車也在前段時間加入其中。

如果進口車輛能夠順利通關,那麼購車方則可以免交數以萬計,甚至是數十萬的稅款。海南省即將迎來遍地是豪車的時刻。

今年2021年5月19日,海南省第一輛“零關稅”進口車在海口港海關順利通關放行。該款車型是13座的豐田海獅商務車,由海南某汽車銷售服務公司代理進口,車輛貨值22.7萬元,免去稅款總金額約為8.4萬元,可謂是“平價”買進口車。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可“零關稅”政策車型種類繁多,其中包括了9座及以下,發動機排氣量從1升以下到4升以上不等的汽油小客車,綜合稅率範圍為31.26%—116.58%不等。 

舉個例子,進口一輛發動機排量超過4.0的小客車,除了可以免去15%的進口關稅和13%的增值稅之外,還可以免去高達40%的消費稅,綜合免稅率為68%。如果這輛小客車免稅前的售價為200萬元,那麼免稅後則可以節省80萬元左右。 

而基於最高可達116.58%的免稅幅度,近日一張關於在海南進口豪車的價格表在網路上被瘋傳。價格表顯示,進口豪車免稅前後的價格差將超過100%,其中賓士大G車型免稅後的售價僅需152萬元,比免稅前便宜198萬元,可以說是白菜價買豪車。 

如何呢?有沒有很羡慕對岸同胞,可以用便宜的價格買到豪車!

不知道咱們台灣何時有這樣的好康釋出!

然而,“零關稅”買進口車並非是所有人都能享受的政策。先不說內地居民離島免稅購物額度只有10萬元,購買“零關稅”進口汽車是需要同時符合三個標準,分別是在海南自由貿易港註冊登記的企業和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以及從事交通運輸、旅遊業航空企業須以海南自由貿易港為主營運基地。

但這是有條件的…


第一:你必須身材要好…

哦,不好意思,打錯了,是你買的車必須是定義為運營車型,必須遵循15年後強制報廢,每年離島時間不能超過120天,只有屬於“兩點一線”、“即往即返”的客車,在內地停留時間才不受天數限制。至於離島時間如何計算,由省交通運輸廳通過海南社會管理資訊化平臺與瓊州海峽輪渡聯網售票系統等進行聯網採集和分析甄別。 

與此同時,“零關稅”進口車在原則上不能轉讓。倘若企業遇到破產,不得不轉讓車輛的情況下,轉讓前需要徵得海關同意並辦理相關手續。轉讓時,也要照章徵收國內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如果轉讓給不符合享受政策條件主體的,還要按規定補繳進口相關稅款。

也就是說,“零關稅”進口車的購買方必須是企業,就連海南省內的一般居民也不能購買,該政策的覆蓋面積其實是比較侷限。

而且轉讓時就要補繳關稅,這一點跟我們的國外派駐台灣人員進口車輛的規定很像,只是台灣用的方式不是關稅、而是驗車費用。

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這篇:外交官進口車領牌限制,您就會了解更多的真相。

另外,任何一項政策總是有人得利,有人沒有,但誰能享受政策?

其實通俗點來理解,“零關稅”購進口車政策的實施,目的無非就是推動企業投身海南省的建設。進口車零關稅固然對交通運輸行業有莫大的利好作用,其中最顯著的作用就是能夠降低交通運輸行業的成本,營運公司則可以將省下來的成本的反哺給島內外居民,可謂是百利而無一害。

但也有觀點認為,以目前可免關稅的佔比來看,“零關稅”進口車可是一個大甜頭,未來大概率會正向刺激售價過百萬的豪車銷量,從而滋生出一系列掛名為營運性質的民用車。 

儘管這些“民用車”無法私有化,離島時間也受到嚴格限制,但其大可以流入豪車租賃市場,15年強制報廢對豪車租賃產業來說也只是不痛不癢的限制。畢竟15年之後,百萬豪車的殘值遠比當初省下來的稅費要低得多。又或者是網友發表的極端想法,“零關稅”進口車在完成通關後,便以拆車件的形式進入內陸,然後在汽配城進行分銷,總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誠然,海南省方面針對零關稅政策的實施提及到了三點,一是強化源頭管控,把好登記註冊關,建立和完善風險識別和發現機制,鑽空子的空殼公司一個都不要。二是把好政策制定關。三是加強日常監管。

很顯然,海南省方面在警示有“歪想法”的公司,別試圖鑽空子避稅,吃政策的紅利。

文章作者在最後寫了一段用心良苦的話,希望未來能夠實踐:

海南省一直被視為寶地,幾十年來也得到了不少力量的扶持,從二十年前的樓市泡沫,再到近十年旅遊業的崛起,海南省的定位會越來越明確。若干年後,如果海南省完成封關,經濟自成一體,轉身成為一座零關稅自由港,外國貨物進口到海南則不需要繳納進口稅費,零關稅進口車政策也自然會落實到一般居民身上。

等到那個時候,海南省或會實現遍地是豪車的景象,內陸居民從現在起可以羨慕起來了。

噢!差點忘了,海南省或在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車,海南島內的居民,你準備好了嗎?

2021年5月1日 星期六

Daymak Spiritus全世界最快的三輪電動車即將上市:從0到100不到兩秒

 這種車可以掛牌嗎?

我很好奇,他的尾部要如何安裝 左右方向燈?

還有他可以「倒車」嗎?

另外在測速率計的時候,有辦法上動力機嗎?這些我都想問一下咱們台灣專門負責驗車的單位,希望台灣將來也看到這麼酷炫的車。

圖/從0到100不到兩秒,Daymak Spiritus全世界最快的三輪電動車即將上市。(Daymak官網)
圖/從0到100不到兩秒,Daymak Spiritus全世界最快的三輪電動車即將上市。(Daymak官網)

嚮往一輛標榜性能的電動車,從0加速到100不到兩秒,而且還是罕見的三輪車,像Daymak Spiritus這樣的電動車你感興趣嗎?

圖/從0到100不到兩秒,Daymak Spiritus全世界最快的三輪電動車即將上市。(Daymak官網)
圖/從0到100不到兩秒,Daymak Spiritus全世界最快的三輪電動車即將上市。(Daymak官網)

來自加拿大的電動車製造商Daymak,最近正在為這輛名為Spiritus的三輪電動車發起眾籌活動。顧名思義,Spiritus最大亮點為採用三輪設計,不光只是酷炫而已,而是有考慮到空氣動力學,雖然車頭看起來與一般轎車無異,但從車尾看只有一個輪子,車內也只有兩個座位,為一輛前兩輪、後一輪的雙座電動車,有點像是顛倒的卡丁車,而Daymak Spiritus簡約流線的車身設計,令人聯想到電影《蝙蝠俠》裡的蝙蝠摩托車。

圖/Daymak Spiritus採前兩輪、後一輪的雙座設計,簡約流線的車身令人聯想到電影《蝙蝠俠》裡的蝙蝠摩托車。(Daymak官網)
圖/Daymak Spiritus採前兩輪、後一輪的雙座設計,簡約流線的車身令人聯想到電影《蝙蝠俠》裡的蝙蝠摩托車。(Daymak官網)

圖/Daymak Spiritus採前兩輪、後一輪的雙座設計,簡約流線的車身令人聯想到電影《蝙蝠俠》裡的蝙蝠摩托車。(Daymak官網)
圖/Daymak Spiritus採前兩輪、後一輪的雙座設計,簡約流線的車身令人聯想到電影《蝙蝠俠》裡的蝙蝠摩托車。(Daymak官網)

性能為Daymak Spiritus主打亮點,官方甚至宣稱這是一輛全世界最快的三輪電動車,從完全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只要1.8秒,其中Deluxe車型續航里程可達到186英里,Ultimate車型續航里程則可達到298英里,而所有車型車身皆採用輕量的全碳纖打造成;至於動力部份,Daymak Spiritus可透過搭載的太陽能電池板自給自足,另外也配備專屬的無線充電器,內建電池為80kWh。其他部份,Daymak Spiritus標配4顆攝像鏡頭,能向車內乘客投射360度畫面,安全部份配備4顆安全氣囊,當然也提供自動駕駛,不過等級到哪尚無資料。

圖/Daymak Spiritus為全世界最快的三輪電動車,從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只要1.8秒,續航里程最高可達298英里。(Daymak官網)
圖/Daymak Spiritus為全世界最快的三輪電動車,從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只要1.8秒,續航里程最高可達298英里。(Daymak官網)

圖/Daymak Spiritus搭載太陽能電池板,另外也配備專屬的無線充電器,內建電池為80kWh。(Daymak官網)
圖/Daymak Spiritus搭載太陽能電池板,另外也配備專屬的無線充電器,內建電池為80kWh。(Daymak官網)

成立於2002年的Daymak,也算是輕型電動車的先驅車廠,據瞭解Spiritus為Daymak旗下Avvenire系列裡六輛電動車其中之一,其他還有專為公路與越野用途而生的電動越野車Terra,以及未演先轟動的Skyrider,Skyrider相信從字義上,不難猜出這是一輛飛行電動車,官方甚至把它比喻為一架「高性能電動飛行器」。

圖/Daymak旗下Avvenire系列共有六輛電動車,其他還有專為公路與越野用途而生的電動越野車Terra。(Daymak官網)
圖/Daymak旗下Avvenire系列共有六輛電動車,其他還有專為公路與越野用途而生的電動越野車Terra。(Daymak官網)
圖/Avvenire系列裡的Skyrider未演先轟動,不是電動車,而是一架「高性能電動飛行器」。(Daymak官網)
圖/Avvenire系列裡的Skyrider未演先轟動,不是電動車,而是一架「高性能電動飛行器」。(Daymak官網)

雖然Daymak Spiritus看起來標新立異,不過目前已有超過50,000張預訂單,似乎完全抓住電動車迷的味口。價格部份,Deluxe車型則為19,995美元(約合台幣56萬),Ultimate車型為14.9萬美元起(約合台幣417萬),眾籌活動將於今年7月23日結束,有興趣的車迷可以先付100美元預訂(https://daymakavvenire.com/campaign/),Daymak Spiritus預計在2023年正式上市。

圖/Daymak Spiritus已能在官網眾籌活動預訂,有興趣車迷不妨先預付100美元下訂吧!(Daymak官網)
不知道會不會有台灣的朋友喜歡這款車?

我知道在美國已經有車在路上開了,而且我也認識一家廠商在製作類似的車,若有可能,我也希望用自辦外匯車的方式引進來,到時上路一定超級吸睛。

喜歡的話,請幫我按一下讚分享哦。

2021年4月2日 星期五

日本朝日新聞經營的「朝日新聞中文網」於2021年3月31日關閉

 因為在去年2020年12月10日台灣的「中天電視台」被關了,所以我對關台有特別的注意,現在日本的中文網站關閉,所以想了解是什麼原因?

現在是網路時間,理論上網路新聞應該很熱門啊?也應該會賺錢吧?

讓我們看一下內文:

(中央社東京1日綜合外電報導)日本朝日新聞經營的「朝日新聞中文網」昨天宣布關站,結束9年的中文新聞服務。


朝日未說明關站原因,不過朝日去年業績不振,半年大虧逾400億日圓。

好可惜,沒說明原因,我們就很難從中獲得知識,不過可以從一些數字來分析。

根據朝日新聞社去年11月30日公布的2020年4月到9月的期中決算(中間連結決算),因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等因素,淨損益共虧損419億日圓(約新台幣115.8億元),時隔9年首度出現赤字。

日媒「週刊新潮」網路版「Daliy新潮」報導,朝日新聞2020年度全年的經常利益預計將虧損170億日圓。社長渡邊雅隆為負起責任,今天起離職,由副社長中村史郎接任社長。

調查報紙、雜誌等銷量的日本ABC協會(Japan 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統計,朝日新聞的發行份數,2015年將近700萬份,但2020年8月滑落到499萬份,是55年來首次低於500萬份,去年10月剩496萬份。若扣除沒有送到讀者手上、直接廢棄掉的「硬塞」份數,實際販售份數恐不到350萬份。

從上面這段話可以看出來,真正的損失應該是實體的刊物銷量減少,這數字或許讀者不了解,但有經營公司的人都知道,所有的利潤都是來自於「量」,因為成本幾乎是固定的,所以你的銷量的前面都是在打銷費用,只有後面的量才會賺錢。

我另外耽心的是:日本的華人變少了?或是日本的華人影響人變弱了?

這才是我擔心的!

我不崇日、更不媚日,但我知道以目前台灣的外交環境來看,由於兩岸局勢一直緊張,所以很多外交工作都不能由政府執行,因此民間華僑的力量就很重要了,真希望不是我想的這樣!

朝日新聞中文網昨天公告,網站於3月31日關閉;長期以來,獲得許多讀者支持,打從心裡表達感謝。

公告中說,該網站自2012年4月成立以來,以台灣、香港為首,努力成為全球各地讀者與日本間的橋梁。雖然網站關閉了,但與讀者的(感情)羈絆,今後會好好珍惜下去。

2021年2月5日 星期五

超級豪華車BENZ S63 AMG S要賺多少錢才買得起啊?

 辦到好的價格多少?我總是可以先研究一下吧!

這台2018 BENZ S63 AMG S版,首先要先跟大家說明,他是我朋友訂購的,不是我的!

然後,這台車已經在台灣領牌了,所以,也不要想來看這台車,因為不在我旁邊。

會想聊這台車,純粹只是想提醒一下自己:

人,就是要不斷努力,然後拿一件目前沒辦法擁有的物品當成目標,時時激勵自己不要「太」放鬆…只能「稍微」放鬆一下啦!

放鬆,就是要多曬太陽,因為:好冷!

我們還是來看這台BENZ S63 AMG S版的酷車,這台車是2018年式的,有個數字大家一定很感興趣,就是這台車賣多少錢?

我跟大家分享從美國買一台BENZ S63價格,你聽好囉。

首先,從美國買車回灣要付的錢就是:船運費用。

我的天啊,現在航運股一直在漲,會漲到什麼時候才會停呢?

上面這張照片,是車輛停在港口時,美國FORWARD的幫我們拍的,只見整個貨艙都是車,嚇死人了。

除了回國的船運費用之外,另外最多的就是關稅了。

講到關稅,就不由得令人生氣!


因為這台車的稅金超高的。

多高呢?180萬台幣。

別懷疑,不是80萬,是180萬,很多吧!

這裡面的費用有含奢侈稅10%,也就是所謂的「完稅價格再加收10%」,就是坊間所說的“稅上稅”的意思,這也是所有進口車輛閃不過的費用。

然後進口後繳了關稅後,又要再通過嚴格的ARTC驗車法規,還有VSCC車輛審驗中心,他們通過後會發一張「安審合格證明」,而這也是最難最麻煩的一關,只要通過這一關就可以到監理站領牌了。

好,最後再跟大家分享這台 2018 BENZ S63 AMG S辦到好是多少錢?


這張是貨櫃場的照片,背景是其它準備進口報關的外匯車,您可以看一下這車經歷了風吹雨打後的樣子,不好看啊。

別鬧了,先給大家看一張重點照片:里程數。


你沒看錯,里程數才1473英里,換算下來不到3000公里,3000哦,不是30000…。

2018年的車,幾乎是完全沒有開,這的是非常非常的新,而這款車一直到2020年才改款,所以這是舊款的,那不說了,再跟各位報告我們辦到好的總價。

答案揭曉:從美國買一台2018年 BENZ S63 AMG S版的價錢,里程數不到3000公里,總共才花了590萬。

怎麼樣呢?

這台車在總代理沒有進口,不過它是603匹,若用類似的來看會接近S650 630匹,所以我估計若台灣賓士有進口的話,時價應該是賣差不多900萬,加了配備會上看1000萬,甚至可能更高,而我們現在開了三年賣590萬,配備是很頂,您覺得划算嗎?

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哦。







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魔鬼實驗室」,台灣竟然也有一間!

四級病毒實驗室是什麼?

商業周刊曾經報導一篇文章:2020年,武漢肺炎肆虐,源自2019新型冠狀病毒。有專家推測,武漢肺炎的病毒可能來自野生動物,但也有人披露,這個病毒的源頭,可能來自「武漢P4病毒實驗室」。

什麼是P4實驗室?就是四級病毒實驗室。而台灣也有一座,那就是位於新北市三峽白雞山區的國防部預防醫學研究所,平常戒備森嚴,沒有門牌,是全台灣最神秘的實驗室所在地。

從學校到醫院,都有生物實驗室,按照研究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四級。其中「最高防護實驗室」,是四級生物安全水準,也就是所謂的P4實驗室。這個級別需要處理「危險且未知」的病原體,且無任何已知的疫苗或治療方式,如伊波拉病毒,SARS...等。

不看不知道,接下來的文章保證你看了嚇一跳,那就是NO2會造成的4大疾病哦!


NO2是二氧化氮,很有可能在你身邊也會產生哦!

氣喘已經是很多人的通病了,而且看起來是愈來愈多人有的毛病,為什麼呢?

因為空氣中真的很多NO2二氧化氮,你想避也避不掉。

NO2濃度過高,會明顯造成氣喘急診量增加,也就是會使得氣喘患者急性發作,而且這些地區的濃度只有33 ppb,遠小於國家的小時標準值 250 ppb ,國衛院認為「如果以民眾的健康來計算的話,標準遠遠跟不上,建議要調降NO2的標準。」

而NO2濃度過高,也會影響肺部功能,導致肺活量下降。

還有另一個文明病,那就是糖尿病。

根據國衛院助研究員陳秉鈺研究發現,只要O3(臭氧)、NOx(氮氧化物)及 SO2(二氧化硫)暴露濃度升高,那個地區的糖尿病就醫風險也隨之提高,會引起慢性糖尿病;而對於已經是糖尿病患者的人來說,同時也會傷害腎功能,導致尿蛋白增加。

對於懷孕的婦女來說,也會增加她們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


保養品要小心使用,特別是香味愈濃、愈持久的秘密可能來自添加DEP塑化劑,孕婦用多還可能生出過敏體質寶寶,而所有母親最擔心的就是小寶寶的健康了,沒有人希望胎兒會從小有心臟病。(請看這篇:如何預防香害)

但在孕期第 3~8 周,正是胎兒在生長心血管的重要時刻,如果讓孕婦暴露到NO2,會增加肺動脈狹窄的風險,出生之後如果沒有進行治療,會變得越來越嚴重,血液無法準確輸送到寶寶的全身。

我該怎麼預防NO2?(請看這篇: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

因為目前沒有一個簡單的檢測方法,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體內NO2的汙染情形,想要避免,除了政府控管交通車輛、更換電動車、控管高排放的工廠之外,只能靠消極的手段,不過NO2在正常狀況下,只要空氣夠流通,一天之內就可以被分解。


三輪電動車,未來新寵兒。

建議出外時,尤其是到交通繁忙的區域、工廠旁,一定要記得戴口罩,而且因為空汙會黏在皮膚、頭髮上,也最好穿上長袖來預防,回家之後也要記得馬上洗臉、洗澡;如果去了空汙比較嚴重的地方,也要記得多喝水,幫助呼吸道代謝。

另一個病就比較少聽過了:黃斑部病變,但若您的眼睛曾經很不舒服,那有可能就是這個問題了。

中國醫藥大學與亞洲大學研究團隊追蹤11年,發現NO2濃度高的地區,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機率比濃度低的地區,高出了91%。

計畫主持人之一、中國附醫近視及眼睛疾病中心主任卓夙航說,以前都認為空汙對眼睛的影響,是「接觸」造成的過敏、乾眼症,但其實「透過呼吸道吸入」的空汙吸進身體裡後,會進入血液循環,而眼睛是血流非常豐沛的地方,尤其是黃斑部所在的位置,是血流匯集的地方,更容易被刺激而發生病變。


也建議回到家中,可以先開啟空氣清淨機,保時室內空氣流動,而若能買主動式環境淨化機,而不是買被動式空氣清淨機,那除了避免讓高污染的空氣在室內滯留,也可以把附著在身上的有毒物質分解掉,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有聽過“國家四級病毒實驗室”嗎?

國際上將生物安全等級(BSL)分成四級,相對應成立的實驗室就從P1至P4(P是Protection,防衛與防護的意思),P4是專門研究對人體具有高危險且無法預防和治療方法的活體病毒,也被稱為「魔鬼實驗室」。

雖然主要任務是研究病毒以研發疫苗,但南台科大生技系講座教授蘇益仁分析,因為實驗室研究的都是「很毒」的病毒,早期確實有國家用來研製生化武器,甚至也發生過病毒外洩事件。

所以這些實驗室對空氣中的任何物質都是權威,那RGF PHI空氣淨化機的技術能夠通過它的檢驗,甚至敢說是99.9%的效果,我相信對我們家用環境一定也很有幫助!

買東西,就是要像我這樣研究才行啊!


2020年10月2日 星期五

你知道每天呼吸1萬多公升空氣,吸進了哪6大汙染物嗎? 你知道每天呼吸1萬多公升空氣,吸進了哪6大汙染物嗎?

最近在研究空氣污染,因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全球每年因為空氣汙染而死亡的人口超過600萬,除了引發肺部與呼吸道的疾病之外,空氣中的汙染因子還會滲入微血管甚至內臟中,引起組織發炎、氧化還原壓力、自主神經失調、以及動脈血管壁硬化,進而引發心臟病、糖尿病。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將空氣汙染列為是造成癌症的重要因素,並將其歸類在IARC的第一級致癌物中,代表「對人類致癌」

而國內曾經進行一項針對7縣市近萬人的健康追蹤調查,結果發現空氣中的汙染物會造成人體收縮壓與脈壓的下降,間接暗示短期的空氣汙染可能會造成人體心搏出量降低,其中的化學成分會對血壓變化造成影響。

空氣中的6大類汙染物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大自然最美啦。

行政院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所進行監測的汙染物質有以6大類:

一、細懸浮微粒(PM2.5):

是指微粒氣動粒徑小於2.5微米,不到髮絲直徑的1/28,能輕易突破人體鼻腔絨毛及及氣管纖毛黏液等呼吸道防禦機制,進入支氣管以及肺泡,而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引發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氣管炎、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美國研究證實,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人就會少活7到8個月,還會使肺癌死亡率增加8%,而PM2.5的微粒子表面可吸附大量有毒物質,像是戴奧辛、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汞、鉛、 酸和苯等,對於孕婦更可能造成新生兒早產和影響認知系統的發展,及誘發慢性病的發病率,嚴重者將導致死亡。

二、懸浮微粒(PM10):

是指粒徑在10微米以下之粒子,又稱浮游塵。主要來源包括道路揚塵、車輛排放廢氣、露天燃燒、營建施工及農地耕作等,或由原生性空氣污染物轉化成之二次污染物。

PM10絕大多數會積累於咽喉所在的上呼吸道,積累越多,分泌的黏液也越多。積累到一定程度,我們就可以以吐痰的方式排出體外,另外部分也會被鼻腔內部的絨毛阻擋,但是,PM10長期累積也會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如氣促、咳嗽、誘發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肺炎等。

三、二氧化硫(SO2):

除由自然界產生外,一般為燃料中硫份燃燒與空氣中之氧結合者,是一種具刺激臭味的無色氣體,易溶於水。

二氧化硫容易被濕潤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亞硫酸、硫酸。對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如果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腫、喉水腫、聲帶痙攣而致窒息。如果長期低濃度接觸二氧化硫的話,則會出現頭痛、頭暈以及乏力等全身症狀,並且慢性鼻炎以及咽喉炎和支氣管炎、嗅覺都會減退。

四、一氧化碳(CO):

主要來自石化等燃料之不完全燃燒產生,無色無味,比空氣輕。

由於一氧化碳對血紅素的親和力比氧氣大得多,因此,可能造成人體及動物血液和組織中氧氣過低,當一氧化碳濃度在空氣中達到100ppm,就會對人體產生損害,成為一氧化碳中毒,造成頭暈、反胃、嘔吐、暈眩等症狀,讓人體因為缺氧對腦組織及心臟產生危害,並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重大傷害。

五、臭氧(O3):

臭氧機好嗎?

臭氧是一種由氮氧化物、反應性碳氫化合物及日光照射後產生之二次污染物,是指位於接近地面,而非位於高空大氣層的臭氧。除了戶外之外,家用和辦公室設備也會對空氣釋放臭氧,例如吹風機、果汁機、雷射印表機和影印機,而殘留在的家用空氣芳香劑也會在家中和辦公室產生臭氧。

臭氧對人體呼吸系統具刺激性,只要少量的臭氧都會對健康有害。暴露在臭氧下的初期症狀包括眼部刺激、嘴巴乾燥、咳嗽、肺部阻塞、喘鳴、呼吸急促,免疫力較差的人甚至會出現胸痛。

關鍵在濃度啊,低濃度跟高濃度的差別而已。

六、氮氧化物(NOx):

臭氧機會產生氮氧化物您知道嗎?

所以氮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氮(NO)及二氧化氮(NO2),其生成原因係來自燃燒過程中,空氣中氮或燃料中氮化物氧化而成,一氧化氮為無色無味氣體,稍溶於水,燃燒過程生成之氮氧化物以一氧化氮為主要成份,光化學反應中可反應成二氧化氮。

空氣中低濃度的氮氧化物可能造成人體咳嗽或是呼吸急促、疲憊、噁心。呼吸到高濃度的氮氧化物可能造成短暫灼傷、痙攣、喉間組織及上呼吸道腫脹、體內組織缺氧、體液累積在肺中,甚至導致死亡。